实施股权激励方案是一个比较繁杂的大工程,如果没有专业人士的指引,很容易产生问题。有人在问股权激励费用如何计算、财务虚假如何避免等问题,现在就一起来了解一下......
从财务角度看,在股权激励期间通常出现以下问题。比如激励计划前期故意做低,到行权时反向冲高;还有就是提前确认收入,在重大科目费用上调控等等。但这些都需要专业人士作出判断,是恶意为之还是客观行为。
为防止股权激励实施过程可能出现的财务虚假,有以下几点建议:
第一,建议公司会计师定期出具一个关于股权激励的专项报告,对其可行性、合理性和有效性发表意见。
第二,上市公司对股权激励的信息披露要有连贯性和持续性,在每年年度审计报告中要附带披露相关内容,加强透明度和持续监管。
股权激励误区:认为股权激励就是**期权激励
其实,股权激励并非只有**期权激励这一种方式,股权激励还包括限制性**计划、员工持股计划、虚拟**增值权等。由于现在**上市公司用得最多的是**期权激励,因此本文的重点也是期权激励。但这并不表明企业对高管的激励只有这一个方法,企业(特别是非上市公司)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选择其他的激励方法。
在我国证监会颁布的《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(试行)》中,仅对**期权和限制性**作了规定,因而在实际操作中,我国上市公司绝大多数采取**期权和限制性**两种方式。
所谓限制性**,是公司免费赠送给高管人员的一种**,但这些**的买卖和所有权受到一定的限制。比如,高管在限制的期限内不得随意处置**,如果在限制期内高管辞职或者不幸被开除,**就会被没收。目前,限制性**计划因为对高管抛售**限制较多、激励程度有限而遭到了大多数公司的冷遇。
以上就是关于股权激励费用如何计算等问题的解答!如果您还有相关问题无法解决,可以向八戒法律官网的专业律师进行咨询,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!
文字来源:找法网整理 封面图及文中图片来源:摄图网








